春分:宋代徐元杰的一首小诗,清新自然,一句一景,皆是妙笔

发布日期:2025-04-12 18:15    点击次数:84

春分,是一个颇具诗意与活力的节气。

此时,花红柳绿,草长莺飞,春意融融,正是踏青赏春的好时机。

“等闲识得东风面,万紫千红总是春。”

盛开的花儿、嫩绿的小草、飞翔的鸟儿......生活中处处都有美,只要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,就能在平凡的日子里,找到诗意与远方。

今天,读一首南宋诗人徐元杰的春游诗,短短二十八个字,勾画出一幅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春日湖景图。

图片

湖上

宋·徐元杰

花开红树乱莺啼,草长平湖白鹭飞。

风日晴和人意好,夕阳箫鼓几船归。

【大意】

在那开满了红花的树上,群莺啼鸣,西湖岸边,绿草如茵,成群白鹭在平静的湖面上翩翩飞舞。

在这暖风拂面,春日融融的日子里,游人的心情也温暖而舒畅。日落时分,人们趁着夕阳的余晖,伴着阵阵箫鼓声,划着船儿兴尽而归。

图片

这首描写春游西湖的诗,是诗人的代表作,每一句都是一幅鲜活的画面。一起走进这首诗,感受古人笔下的盎然

“花开红树乱莺啼”

开篇,便呈现出一场盛大的视觉与听觉的盛宴,将春日西湖色彩斑斓、莺歌燕舞的场景,呈现在读者面前。

西湖边的树木开满了红花,枝头上的黄莺,在烂漫的花丛中穿梭嬉戏,清脆悦耳的叫声此起彼伏。

“花开红树”,点明时间是繁花似锦的春日,湖边的树木开满红花,嫣红夺目,层层叠叠的花朵,在枝头肆意绽放,争奇斗艳。

“红”字不仅描绘出花朵的艳丽色泽,也传递出春天蓬勃的生命力,是一种热烈而张扬的美。

“乱”字用得极为精妙,形容黄莺数量之多,以及欢快地啼鸣的活泼场景。

此句诗,将春日湖畔繁花似锦、莺啼婉转的盛景描绘得活灵活现。

可以想象一下,当你置身于其中,眼前是娇艳欲滴的繁花,耳听清脆悦耳的莺啼,春日的明媚与欢快扑面而来。

图片

“草长平湖白鹭飞”

湖边的草地上,绿草如茵,在湖边铺上了一块柔软的绿毯。平静的湖面上,几只白鹭身姿轻盈地掠过湖面

次句,诗人的视角从花树,转移到湖边的草地与广阔的湖面上。

“草长”二字,简洁明了,描绘出春天草木葱茏,一片绿意盎然的情景。

“平湖”二字,给人一种宁静致远的感觉。湖面宛如一面镜子,倒映着蓝天白云、绿树红花,湖光山色相映成趣,美不胜收。

白鹭的出现,为这幅宁静的湖面增添一抹灵动。白鹭的身影与湖面的倒影交织在一起,动静结合,呈现出一幅宁静和谐的自然画卷。

图片

“风日晴和人意好”

诗人将视角从自然风光转向了游人。

在风和日丽、阳光明媚的春日里,人们的心情也变得格外舒畅。

“风日晴和”四字,概括了春日西湖宜人的气候。和煦的春风,带来春天的清新与暖意。明媚的阳光洒在大地上,让人感觉浑身暖洋洋的。

“人意好”进一步强调人们愉悦的心情。阳光正好,微风不燥,春天的气息,滋润了大地,也温暖了人们的心田。

这样舒适宜人的天气,怎不让人心旷神怡?

“夕阳箫鼓几船归”

最后一句,将春日西湖的美景从白天延续到傍晚,描绘出一幅日暮归舟的画面。

随着时间的推移,夕阳西下,天边被染成了橙红色,整个湖面铺上一层金黄。这时候,从远处隐隐传来悠扬的箫鼓声,原来是几艘游船在夕阳的余晖中缓缓归来。

“箫鼓”之声,增添了画面的听觉美感,营造出一种欢乐、祥和的氛围。

可以想象,游船上的人们,在欣赏了一天的西湖美景后,带着满心的愉悦,在悠扬的音乐声中踏上归程,也为整首诗画上了一个富有韵味的句号。

图片

【小结】

这首诗,清新明快,寥寥数语,声色俱佳,勾勒出一幅春日湖滨的全景图。

从红花、黄莺、青草、白鹭,再到晴和的天气、愉悦的人们,最后以夕阳下归舟的画面作结,每一句都蕴含着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与赞美之情。
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

  • 上一篇:没有了
  • 下一篇:没有了